中醫認為「頭乃諸陽之會」,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,一旦五臟系統的運作失序,精、氣無法正常上佈於頭則產生頭痛。舉個簡單例子,就像讀書人準備考試太過用功引起腦部缺氧、低血糖的頭痛,就屬於「內傷頭痛」。
單純的六淫感冒所引發的「外感頭痛」,是容易治的,因為感冒急性期病程快、療程短,不論是用藥物或是針灸,有的時候都可以是「一劑知二劑已」,甚至遇到善針的中醫師,一針就緩解,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。但以我看:
台灣六淫感冒沒有得到合適處理,而處在「感冒沒醫好」的半健康狀態的人很多。這種沒醫好的感冒,慢慢變成了慢性鼻炎、慢性鼻竇炎、慢性咽炎及慢性頭痛等症狀,困擾著人們每天的作息。這將會造成越來越難區分是單純的外感頭痛殘留下來的慢性頭痛,或是情緒、壓力所引發內傷的慢性頭痛。
在台灣,大家從小到成年都在競爭壓力下的氛圍,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喜怒哀樂,當情緒壓力過大卻沒有得到調解,常常會引發肝火或是心火,而使得原來殘存的外感的頭痛更加重,這在當下的社會非常普遍見到。「外感頭痛」與「內傷頭痛」已是蛋生雞、雞生蛋的複雜因果關係了。因此中醫師在治療時,會把外感跟內傷的頭痛兩者一齊納入考量,如果病人這頭痛比較久了,醫師會衡量在原來開立偏攻「外感頭痛」方子中與「內傷頭痛」的背景,加入提昇情緒或壓力引起弱化自癒力的偏補藥味,從臨床治療來看,攻、補兼施的治療成效是滿顯著的。
小續命湯,對治「內傷頭痛」的首選方
小續命湯是我個人推薦對治「內傷頭痛」的首選方,方中有麻黃湯及桂枝湯的組成,因此也具有這兩個方子對治風寒外感的特性。但因為病患正氣太虛,故再加人參補氣、附子補陽,是很強烈的補強正氣的組合藥,另外防風、川芎、杏仁等可以溫暖經絡使之暢通,防己、黃芩為了怕前述藥太過補而用來清裡熱。
如果我們仔細看這個方子的原意,是「陰虛火旺,痰隨火湧,故不省人事,血虛風中左體,為左不遂,氣虛風中右體,為右不遂,風中筋脈則拘急,風中口而則喎邪……」 竟然是治腦中風的方子?不用嚇一跳,沒錯。
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,過勞使人的精、氣無法上佈於頭,輕者只是表現出「內傷頭痛」,而重者,就表現出阻塞型的腦中風,兩者之間的體質是一樣的,只是背景病情發展時間的長、短及表現出輕、重症狀的不同而已。
我醫過最年輕的腦中風病人,18歲的年輕孩子,每天就是遊手好閒,熬夜打電動,通宵達旦,長期下來的某一天,凌晨2點在熬夜看電影的時候中風,來給我看的時候已過了針灸治療最黄金的前三個月,雖然復健三個月仍然無法站立。經我治療約一個月,可站久,可勉強走幾步,病患及家屬對這樣的進步,喜出望外,當然這只是一小步,後續的復健要走的路仍很長,這是極端的例子,主要在告誡大家不要輕忽「內傷頭痛」的病症。
「內傷頭痛」的中醫治療,教科書上沒寫用小續命湯,中醫師們也不見得都習慣如此處方,臨床多年,我個人認為兩者是相通的道理,因此喜歡用小續命湯治療「內傷頭痛」,一方面治癒病人的頭痛,一方面可預防這類病患持續往阻塞型腦中風的體質發展,一舉兩得,當然病患本身頭痛被醫好了,體質轉變了,但並不一定理解醫師在這其間所費的苦心。
加減方中的神來一筆
搭配「外感頭痛」原開立的方子中,考慮「內傷頭痛」背景的用藥,也有幾帖常用方,例如:
․腸胃功能長期氣不足的病人,添加「四君子湯」、「補中益氣湯」。
․頭痛外也容易頭暈、疲倦、心悸、多夢的陰血不足的病人,加「人參養榮湯」。
․容易健忘、恐慌的髓海空虚者加「大補元煎」。
․頭痛容易合併頭暈厲害,甚至於嘔吐者,加「天麻鉤滕飲」。
這些病況同時牽涉到高血壓、精神科、腸胃科、神經科的病患,中醫都能在治療感冒的同時靈活運用,不在此一一贅述。
就如每一張中醫處方上有君、臣、佐、使的設計,精確的對不同病人有一套的作戰策略,但又隨中醫師的人生歷練,看病的經驗不同,而鋪陳出不同的治療方案,中醫學博大精深,的確難學也不易通透,即便是治小小感冒,讀者朋友一路下來看下來,不難發現處方的審慎思索、斟酌再三的考量,在我看來,每張中藥處方,皆如藝術創作般的精雕細琢與完美。
via UDN健康醫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