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

健保總額支付 中風死亡率未減

【聯合報╱記者黃文彥/台北報導】

健保實施總額支付制度對病患到底有沒有好處?從台大公衛學院針對住院中風患者的研究來看,死亡率下降的幅度微乎其微。


為了抑制醫療支出逐年攀升,健保署從2002年開始全面實施論量計酬為基礎的總額支付;在這樣的制度下,每年以協商方式決定來年的預算,萬一明年的醫療費用超過這筆預算,醫院拿到的錢會打折給付。


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董鈺琪蒐集1997年到2010年曾經住院中風的41萬1487名病患,並比較2002年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前後發現,醫院在電腦斷層與磁振造影的使用率在總額實施後馬上上升4.21%,並且以每季0.31%的速度增加。


雖然高階健檢儀器、物理治療及降血脂藥物使用都有攀升,但這些中風病患30天死亡率並沒有顯著下降;總額制度實施前每季死亡率降幅是0.11%,實施總額後降幅反而縮小到0.05%。


董鈺琪推測,論量計酬的總額支付給醫院帶來營運壓力,醫院一方面提供可以賺錢的服務項目,也減少不能賺錢的項目或降低護理人力,是導致病患死亡率下降趨緩的主因。


根據健保署統計,住院病患電腦斷層執行率從2003年的9.24%,上升到2013年的11.6%、磁振造影執行率十年內也是從2.27%成長到3.91%,去年光是電腦斷層就花了健保68億2千萬元。


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表示,懷疑中風的患者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是標準作業程序,才能判斷到底是出血性或阻塞性中風,兩者的治療方針也會不一樣。


連立明說,以前沒有這些儀器,醫師無法判斷病情,才是導致中風死亡率偏高的主因;但也有醫師認為醫療糾紛頻傳,電腦斷層已經變成例行性檢查項目,反而助長防禦性醫療。


【2014/12/18 聯合報】







via UDN健康醫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